老熠老熠!

to create a beauty rather than cater

《红与黑》读后感

为什么《默读》第一句引言就是“真实,这残酷的真实。——于连”?

为什么@傻洋姜太太要怜悯于连?


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字是在初中语文老师的家里(补习),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6年光景。当时就热爱文字,身边还有一些现在弄丢了的朋友,有点怀念。张老师跟我们推荐了很多书,她说《源氏物语》就是日本的《红楼梦》;《战争与和平》太长了,是一本很厚的书;《红与黑》你们还小最好长大了再看……

前一阵子发现了一个超级厉害的太太@傻洋姜,从“季雨林”开始接触,从“静英”垂直入坑。之前我对百合cp基本无感,哪怕高中小同桌死命推荐。傻洋姜太太对细腻情感的把控和表达令我折服,我觉得这就是文学吧。我就在她的主页一篇篇文章往前看,看到她对《红与黑》的感受有这么一句“希望世界能对于连温柔一点,再温柔一点”。

上学期邻近考试周,网文是在质量太撇了,我终于开始看《红与黑》。感觉内容不算特别多的一本书,硬是教我从19年看到20年才将将看完。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,致使我看书的心态一直在变。从考试周孤军奋战,到年前同学聚会发现以前平平无奇的同学全都国奖在手;然后开始补《庆余年》,喜欢了二姐姐,但其实还是能从其各种平台看出严重想红的运营痕迹。和别人在网上撕逼,无疾而终(人家不理我了)。再之后就是新型肺炎了,一开始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剧本,后来爆出红十字的事情,真的生气。再之后开始文艺复兴的嗑“露中”,觉得时政才是精髓。在家里无所事事,不想学习,画画、作图、写文、和面、刷剧啥都干,偶尔也想起还看看书。

就是在这种混乱的又极端无聊的心境下看完了这本书。

关于这本书我最大的疑惑就是——为什么叫“红与黑”?

接下来说说这个故事。

从前有个在中部小镇还算有钱的木匠,有一个生的苍白昳丽喜爱读书的儿子于连,但他不喜欢。于连也同样讨厌自己的父亲。他凭借聪明才智,谋得一个在市长家里教小孩拉丁文的工作,之后和市长夫人勾搭到一起了。被迫分开之后,于连来到贝松藏教会学校,据说周围都是阴险的人,过的很不愉快。不开心的日子过了,机缘巧合,于连来到他日思夜想的巴黎,给拉穆尔侯爵当秘书。又千方百计勾搭上了他们家大小姐,搞大了人家肚子,逼得人家老父亲又是给钱又是给地位。然后因为市长夫人的书信就马不停蹄去枪杀人家。最后还特么天天腻歪在一起。拉穆尔小姐咋了你?替你生孩子,替你舍弃头衔,挺着肚子给你奔前忙后(虽然有自我感动和作秀的成分在里面),这叫啥?

而且于连喜欢瑞纳夫人(市长夫人)是乡下小孩没见过世面,被迷倒。追求拉穆尔小姐是觉得征服了他就比追求她而不得的男人高贵。Wtf?

不得不承认,于连有才华,可以用拉丁文将《圣经》倒背如流,长得人模人样,骑马扛枪也可以。于连还从小不招父亲待见,长大了在贝松藏周遭非人,不管是在玻利维亚还是在巴黎都因为出身叫人瞧不起。这些是不是足以造成他性格扭曲?一味强调拿破仑的气概,最终落得个什么下场?像路易十六(还是十四)一样英勇的走上断头台?人家是为了捍卫荣耀,被人民推向断头台,于连是为了啥?为了可笑的爱情斗殴。最后围观他支持他的是什么人?俏丽妇人。审判他的是什么人?他瞧不起的宿敌。

司汤达是个法国作家,这之前除了《巴黎圣母院》我应该还没度过法国的文学,倒是看过几个法国的歌剧《悲惨世界》《世界之王》《玫瑰人生》等等啦。

我的老师说不要过早的看《红与黑》是正确无疑的,心智没有成熟的时候极有可能模仿书中人物的行径,在我看来,没有人值得称赞。

这本书我可能真的没看懂。将这个故事想传达什么?我又读到些什么?凭什么称之为名著?文化背景不同,时代背景迥异,情感可能尚不相同。

为什么傻洋姜太太要怜悯于连?为什么《默读》第一句引言就是“真实,这残酷的真实。——于连”?我还是不明白。但我清楚一点,我和各位我崇敬的太太间的差距不是这一本书造就的,道阻且长。


评论

热度(38)
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